招生首页 | 学校概况 | 招生职责 | 规章制度 | 专业介绍 | 招生政策 | 在线咨询 | 联系方式 | 学校主页
当前位置: 招生首页>>招生政策>>正文
联系方式  
 

(一)招生咨询电话

0373-3682901、0373-3682902

(二)微信公众号

新乡学院微信公众号:inxxxy

新乡学院招生微信公众号:xxxyzjc

(三)官方QQ号

新乡学院招生咨询QQ号:2307525995 

(四)新乡学院官方QQ群

新乡学院招生官方1群:737265832

新乡学院招生官方2群:644381973

(五)官方网站

新乡学院网址:www.xxu.edu.cn

...

aa 招生代码  
 

学校在河南普通招生代号:6165 

在河南合作办学招生代号:6167 

在河南专升本招生代号:6166

专升本建档立卡招生代号:6451

专升本退役士兵招生代号:6559

外省执行各省招办规定招生代号

[媒体] 新高考来了:育人模式迎变革


发布时间:2017年12月14日 15:03  (点击:


新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,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变革?近日,在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教育学会主办的“2017首都教育论坛”上,首都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、教育学科首席专家劳凯声教授,针对近年来我国民众对教育需求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差异化特点,建议应以新的人才培养观引领高考制度改革;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汪明,从学校课程建设、教学组织管理、学生发展指导与生涯规划教育、经费保障与设施条件配备等五个方面,提出了高中学校应对新高考的对策。而在学校层面,京、浙、沪三地校长,有的先行试水集经验,有的聚足精神迎挑战,姿态可谓喜人。为此,本报记者特别关注了此次论坛中四位中学校长的探索,以向读者展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中学办学新景象。

 

浙江省宁波中学校长邵迎春——

 

更好地服务学生个性成长

新高考对于学校办学,在质量与特色、传承与创新、品质与文化、生存与发展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挑战。新高考下的教与学,使学校管理真真切切地走向服务。深化课改、推进考改,更好地服务学生个性成长,已成为我校大多数教师的共识。

新高考方案允许考生自愿选择两次考试时间,改变了原先一考定终身的格局。为适应这一变化,我校把高中三年的教学划分为六个时段,同时确立:高一学年为基础学习阶段,让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要求;高二学年为走班学习阶段,让学生学会选择、形成个性;高三学年为特长发展阶段,让学生充分发扬个性、提升学力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,完全由学生根据个人选课意愿实施走班教学。在近几年的运行中,选考科目根据“定2走1”原则进行走班教学。学校根据新课改方案,提出学生考试安排建议。

根据深化课改的要求,学校对必选课程重新进行梳理,围绕主干学科分层分类开设四类选修课程。我们严格按规定开齐开足必修课程,统筹安排高中三年教学,控制学生学习的并开科目,做好必修课程的分层分类教学安排,不搞“学考会战”。在强调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有机整合的基础上,努力架构各学科组的课程(群)体系。我校的典型特色课程群包括:创新素养培育课程群、多维互动作文写作课程群、社团类课程群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群等。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中,我校还充分依靠本地推行普职融通计划以及位于市高教园区等优势,开展学生走校(职业)体验,赋予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以新的活力。目前,区域内近70个实验室或职业体验中心成为我校学生的校外课堂,丰富了学生对相关专业的认识和体验,为他们理性规划人生打下了基础。

新高考的制度设计,对学生正确认识自我、了解社会和把握未来,以及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兴趣特长、性格与能力制定完成自我生涯规划的设计,提出了新的要求。我校通过“课程学习、德育引领、专业体验、学业发展”等多方面相结合的方式,开展生涯规划指导,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,妥善处理好选考课程与大学志愿填报等问题。由此,具有我校特色的生涯规划指导三大板块逐步形成——第一板块:背景性政策解读与渗透,做到全方位、多角度;第二板块:多角度问卷调查与引导,先后对现高三、高二学生和家长进行选课范围、选课方向、选课目的以及实现选择的条件、坚持性与责任感因素进行三次问卷调研;第三板块:全方位学科介绍与体验。它是在前两个板块实施的基础上,由八大学科(技术学科分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)教师向现高三、高二学生介绍本学科的课程内容、学习方法及其与高校专业的关联性,以弥补学生高一阶段不能全部体验八门学科的缺陷。我们还组织学生到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40个专业、宁波经贸学校19个实训室进行走校专业(职业)体验,了解自身的专业(职业)倾向,并邀请宁波市人社局专业人士与中科院宁波研究所研究员、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教师来校进行专业讲座与社会今后5至10年的就业形势分析,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高校的专业设置与今后就业发展方向。

 

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副校长施洪亮——

 

跳出“育分”,优先“育人”

2017年,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在上海、浙江顺利完成了第一届学生的高考,以高考科目“3+3”为代表的高考科目改革即将在全国其他省份推广试点。高中如何面对和应对新高考综合改革,成为现实而急迫的命题。

而我校一直以来给人的普遍印象,是教师不太忙、学生不太累,活动多、不唯分。我们为什么能做到?因为无论在新高考背景下还是在之前的高考时代,我校办学理念是一以贯之的:坚持面向全体、面向未来,扎扎实实做,创建可具体操作的实施路径与载体,切实培养学生的素质。比如,我校很早就提出的让百分之百的学生参加小课题研究,源于上世纪90年代学校对全国理科实验班和保送班学生的培养——这些学生很早就跳出了高考束缚,开始学习大学课程并像大学生一样做课题、做研究。在这一实践中,我们发现这种做法对学生成长很有帮助,就把它从班级发展到年级再到全校,形成了学校特色。再比如,让百分之百的学生选修校本课程,是由于早在上世纪80年代,我校就有部分专家型教师开出诸如计算机、第二外语等高层次的多种选修课。之后,这个传统随着上海市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,逐渐向全校教师延伸,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,学校提出要人人开设选修课程,从而创建100门校本课程,这一实践逐渐做到滚动开发。还有,在体育健身方面,我校提出“百分百学会游泳”的要求,主要是因为2002年搬迁新校舍后,学校拥有了室内游泳池,同时也希望全体学生学会一项受用终身的运动。办学60年以来,我校一直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,形成了“六个百分百”的素质教育育人模式。而所有的“百分百”,都是以基础课、拓展课、选修课、社团课、研究课、实践课等为具体载体,留出时空保障落实。

面对新时代和新高考,每一所学校都要做“变与不变”的思考。为了不在变化中迷失,学校首先应当清楚自己要坚持什么。作为一所国内知名的传统重点校,因历史原因,我校生源质量比较好。同时,作为改革实验校和示范校,我们必须跳出“育分”的框架来理解“3+3”新高考,理解这一制度设计的价值导向和人本精神。

很多学校都有实验班,而我校实验班是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发展要求创立的,首先是学生自主选择,然后才有学校选拔。我们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,在部分理科教学要求上超越高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课程内容学得更加深更加广。现在,由于正在把实验班成熟的课程和培养方法向全校推广,我校实验班的概念已逐渐淡化。我们还通过慕课、大学先修课程、暑期训练营等,增进学习时空和资源共享,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研究、实践和相关课程学习——尽管这些课对学生高考升学未必有直接帮助。

我们认为,高考是面向全体、面向大众的,一些重点学校完全可以跳出高考束缚培养卓越的学生,即通过学校丰富的课程实验与挖掘,通过课程改革建设多选择、个性化、高水准的课程,加大学生特长培育力度。这并不是要求学校在课时上做加法,而只需在固定时间里做好课程统整。当然,这需要学校具有创造性的勇气和智慧。

新高考“3+3”的制度设计,是希望用高考指挥棒,引导学校实现更加公平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、更加尊重学生选择的教育。实施中,必须通过加强生涯与学涯指导来增强学生的选择能力,所以学校首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。我校等级考“6选3”就曾经开出20种选择,每年不同选科组合数保持在18至20种。

我校应对“3+3”新高考的主要策略有:加强师资储备,尊重学生选择,开足开齐所有课程;加强选科调研,新高一合理组班,一年后适时微调;保持语数外教学稳定,选科课程小走班;坚持班主任制,不放松班级管理和德育,导师制作为补充;加强学涯生涯指导,试点学分制与绩点制,加强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记录和信息化监管,等等。

上海市格致中学副校长刘骏——

引导学生选择最合适自己的“3”

新高考,新在“3+3”,实施的重点关键是“3”,难点关键也是“3”。前者之“3”,因为具有普适性且单科分值高达150分,学生、学校自然都会格外重视;而后者之“3”,是因为建立在合格考基础之上,每科分值实质上参与选拔的只有30分,从新高一进校之时,学生就面临两门合格考科目及选科的抉择。

“选科”与“走班”成为新高考综合改革的必然。我校对学生选科的引导,强调以专业为导向(选科要精准匹配高校专业,了解自身的思维特点,明确未来专业发展方向;当今社会热门的专业、父母喜好的专业,都不应该制约个人选科)、以实力为依据(引导学生选自己最适合的科目,力求做到扬长避短)、以兴趣为标杆(浅层次的喜欢不等于真正的兴趣,必须将兴趣的持久性和自身的学业成绩定位相结合)、避免选科误区(部分学生可能以“兴趣”之名盲目跟风,或是单纯为了减轻高三等级考压力便将地理、生物都纳入等级考选科的范围)。

目前上海有几种走班的形式,但都存在需要化解的问题。“合格考的科目按行政班授课,等级考的科目进行年级走班教学”中的问题是,针对同一学生、同一选考科目出现合格考、等级考任课教师不同、教学进度和难度不同等问题,教师在高二等级考之时难以平稳过渡和科学衔接;“限制性选科、不走班”中的问题是,个别学校因教师不足和教室的矛盾,仅提供有限的若干种选科组合,让学生有限选择并据此重新分班,这样无须走班对管理相对有利,但不利于学生个性化选择和全面发展;“学生可任意选科,按组合重叠原则重新编班”中的问题是,这种模式既尊重了学生选择的自主性,又相应减少了走班节数,也相对便于班级管理,但大面积走班给行政班教学管理和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大冲击;“六门科目不区分等级考、合格考,实行全面走班”中的问题是,这无疑会加大学校的管理难度,增加走班课时和教师工作量,但有助于把握学科难度、进度和全面尊重学生自主选科。

我校为了避免两次分班的尴尬并重点解决大批次走班的困惑,学生分班伊始,就在基本不打破原来特色创新实验班基础上,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测试。然后,按学生未来志趣和专业导向以及选科的不同组合,预先有针对性地分班。这对解决学校的硬件困难(如教学场地)有现实意义。与此同时,针对学生可能会因为认知不足在选科方面出现动荡,我们专门开发了包括电子工程、机械工程、信息技术、生化工程、环境工程、经济金融等共十大模块的“最佳志趣发展域课程”,让学生在高一就有目的地加强选择。

走班教学会产生班集体概念淡化、教师班级管理、教学反馈、课程开发与实施、教学场地限制等诸多问题,建立新的走班管理机制刻不容缓。我校实行了“班主任组合制”和“双导师制”,一个班主任可带2至3个副班主任,配备成长导师和生涯导师,将班主任的管理延伸至走班班级,构建新的“学习共同体”;按不同选科组合实施“学习共同体”分组,分别设立学习目标,形成互帮群体。我们成立了“走班制”管理工作小组,统一规划制定相应的课程统整管理制度,完善分层评价、量化评价、科学评教等教学评价机制。因为在“走班”过程中,同一教师可能承担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,同一行政班的学生未必选择相同的课程,因而,如何借助科学的评价制度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,还是一个重大难题。

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沈杰——

 

面向合格人才培养的“诗和远方”

当前,各地中高考改革正在有序推进。在这一过程中,教育者的目光不应只是停留在眼前的中高考,而是应面向人才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“诗和远方”。

我校的改革早已开始,在三年多的准备基础上又经历了三年的实施,接受了实践的检验和现实的考验,得到师生和家长的认可。我校坚持传承百年的“成德达才”育人理念,在近些年改进教学模式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,推行了“四三二一”教育教学综合改革,内容涉及课程设置、管理体制、育人模式、运行机制多个方面。

这项改革中的“四”是指“四修课程体系”,它包括基础通修、兴趣选修、专业精修和自主研修,并将“全面发展”与“学有特长”统一起来,达到“通修”夯实学科基础、“选修”激发学生志趣、“精修”促进专业发展、“研修”形成自主能力的目的。“三”是指“三维管理体制”,包括学长学部制、固定班级制、分层走班制: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,设立创新学部、理工学部、人文学部和国际学部,采取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的方式,将有共同兴趣爱好或学科专长的不同年级学生组成一个团队,培养学生的自主研修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,发挥学长的传帮带作用;而固定行政班级的保留,给学生留下一张安静的课桌和教师对未成年学生的关爱,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,这种分层走班教学,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,也更好地因材施教。“二”是指“两项基本原则”,即尊重个性差异和注重因材施教。一是“一个核心目标”,即让每一个学生在这里都能够“成德达才”。

在分层走班制背景下,班主任对班级情况掌控程度产生弱化。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补充,我校实行了全员育人的“双导师制”,在保留班主任的基础上再为学生配备专属导师,班主任侧重于开展班级管理教育工作,导师侧重于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思想、学习、生活方面的指导。

我校特色德育课程,是日常课程的重要补充:“一二·九”远足纪念活动至今已坚持30多年;我们不断打破传统图书馆的区域限制,将校园各个角落都布局阅读空间,学生无须任何借阅手续就可以方便地读到书;建成史地生开放式博物馆、物理化学开放式高端实验室等。

我校率先建成“青牛创客空间”,配备先进实用的硬件设备,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。创客课程在学校“四修课程体系”的框架内,形成了递进式的系列技术课程。除了必修课程之外,学校开发了20多门专业性较强的特色技术课程,探索项目式教学,引入前瞻性技术系列讲座以及青牛分享等人文实践类课程,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青牛创客核心课程群。

在国家新课程计划对中小学开展实践课程提出明确要求之前,我校就已经超前作出了培养学生实践精神的积极探索:开设的博识课以“社会”为课堂,每周用半天时间,不断把学生带出校园、把专家请进校园。经过16年探索,博识课已逐步实现了主题系列化、课程常态化、指导专业化、学生自主化。在此基础上,学校又与中国科学院合作,启动高中社会实践课程,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延伸。根据培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需要,我校为学生选定多个不同的考察方向,多方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。

来源:中国教育新闻网




上一条:[国家]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基本要求

下一条:[河南] 河南省2018年专升本报名和信息采集有关事宜

关闭

 
   

版权:招生与就业处  地址: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191号(大学生活动中心西边一楼南)
联系电话:0373-3682901,3682902; 邮箱:xxxyzsb@163.com
   邮编:453003